第九次志工委全会工作报告(2012年5月2日)

浏览次数:26374次    发布日期:2012-05-05 00:05    来自:杭州志愿者网

弘扬志愿精神  践行核心价值 

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贡献力量

——在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

第九次全体成员(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2年5月2日)

黄 海 峰

 

各位领导、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

下面,我代表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就2011年度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2012年度工作安排,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11年度工作回顾

 

    2011年,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志愿服务条例》和“两个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强基础、扩队伍、抓管理,在探索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进一步打造“三型四化四有”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城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项目,凸显作为

1、大力提升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精心组织八届残运会志愿服务行动,联合举行浙江省暨杭州市“三五”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月暨八届残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启动仪式组织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44支志愿者文明啦啦队为残运会运动员加油助威,8000余人次参与各类赛事服务,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团市委荣获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奖。深入实施第二届休博会、第十三届西博会志愿服务行动,组织5.7万余人次志愿者,为烟花大会、玫瑰婚典等52个展项活动提供服务,累计服务时数38万余小时,得到了黄坤明、王金财、翁卫军、张建庭等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圆满完成第七届动漫节志愿服务行动,组织324名具有世博会、奥运会、西博会等服务经验的“活力”志愿者,为开闭幕式、杭州峰会、水上舞台、动漫产业博览会等40余个展项活动,提供累计11000余小时志愿服务。同时,各地组织开展了余杭超山梅花节、萧山观潮节、淳安秀水节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赛会志愿服务水平

2、全面实施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心,结合“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制定下发实施意见,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实施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活动。开展创优良秩序志愿服务活动,联合举行“文明出行、杭州先行”——杭州市暨西湖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组织32600余人次参与交通文明劝导、文明指数播报、公交站台秩序维护等服务活动。开展创优美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三江两岸青年生态实践工程”、科普进社区、清洁杭州、清洁乡村、世界水日、低碳行动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生态型”城市建设。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荣获第五届“母亲河奖”。开展创优质服务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岗、妇女维权、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市民之家、公共自行车和文博类场馆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服务规范,提升服务水平,展示良好形象。团市委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并在市委市政府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3、继续深化和谐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召开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部署任务,王金财、翁卫军、张建庭等市领导出席会议。严格执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做好120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的申报、审核、下拨和管理,进一步增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保障。启动实施2011—2012年度全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计划,按照“自主申报、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定点指导”的原则,评选5A级项目20个,4A级项目30个,3A级项目50个,以项目带动的方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按照“八个有”标准,实现规范化建站率75%。广泛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便民利民、清洁家园、治安巡防、科普宣传、文艺演出等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针对孤老残弱群体,以结对帮扶、上门服务等为主要形式,打造常态化服务项目,全年参与服务人次超过20万。

4、着力加强社会民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动5324人次志愿者,积极开展“一抹红色献真情、一杯姜茶暖人心、一份书报伴您行”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免费发放姜茶6万余杯和书刊杂志4千余册,切实为来杭务工人员返乡回家送上一份温暖。黄坤明、邵占维等市领导在视察春运工作期间亲切看望慰问志愿者。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联合团省委举行浙江省暨杭州市志愿者新春送温暖惠民活动启动仪式,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真情十送”新春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市文明办举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座谈会、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积极参加公民爱心日活动,进一步深化“银龄互助“走进福利院”、“七彩助残计划”、关爱“小蒲公英”等志愿服务项目,切实帮助困难群体改善生活,增进和谐

 

二、完善体制,增强保障

1、落实法规政策。加大省、市《志愿服务条例》和“两个文件”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组织开展“两个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调研督查,督促基层定期上报各项指标落实情况。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志愿服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意见征求,制定出台《杭州市“十二五”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规划,部署了要求。按照“严谨、可行、规范”的原则,汇总多方意见,修订完善了《杭州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推动我市志愿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2、强化组织体系。继续加强市、区(县、市)两级志工委建设,推动志工委向街道(乡镇)延伸,截止去年底,全市95%的街道(乡镇)已按照“五个一”要求建立了志工委,志愿服务工作三级领导体系基本形成。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印发<杭州市志愿服务先进街道(乡镇)争创暂行办法>的通知》,制定出台《杭州市志愿服务先进街道(乡镇)测评体系(2011版)》,扎实推进杭州市志愿服务先进街道(乡镇)争创活动。继续加强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基层管理力量,举办2011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集训班,进一步提升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专职人员的理论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运行机制。继续实施区、县(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和市属志愿服务组织季度例会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密切工作联系。制定出台《杭州市直属志愿服务组织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分片联系制度,施行年度综合考评,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日常管理。下发《杭州市志愿服务标识管理办法》,推广杭州志愿者CI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扩大影响。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时数统计和表彰激励机制,继续做好志愿者服务成本保障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

三、壮大队伍,做精管理

1、扩大队伍规模。积极扶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落实新进组织备案登记制度,加强业务指导,促进工作交流。目前我市已有13个区、县(市)志愿者协会和68个直属志愿服务组织。不断以论坛和QQ群为依托整合高校力量,加强工作联系,扩大活动参与面,召开在杭高校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联席会议,进一步增进交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强化杭州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开辟信义坊办公场所,积极吸纳各类民间公益组织,在中心备案登记的组织已达12家,进一步凝聚“草根”力量。截止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70万。

2、提升队伍质量。加强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建设,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暨培训师培训工作研讨会,组织培训师赴苏州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编写出版《志愿者培训师教材》,进一步系统梳理、规范我市志愿者培训定位、内容和方法,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围绕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创建活动,提高志愿者和骨干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定期举行专业队队长和骨干工作例会,开展协会综合队队长民主海选活动,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优化队委人员结构,提升队伍自转能力。

3、强化队伍管理。加大招募力度,落实培训制度,做好志愿者绩效考核,强化管理机制,规范队伍运行;开展杭州市“十佳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并与八届残运会省市筹委会、休博办、节展办、春运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活动优秀志愿者和先进集体表彰,推荐典型团队、项目和个人参评优秀志愿者(集体)、平民英雄等奖项评比,健全激励机制。注重人文关怀,通过组织慰问演出、发放慰问物品、发送慰问短信、举行分享联谊等形式,广泛开展为志愿者送清凉、送温暖、送祝福等活动。

四、提炼文化,营造氛围

1、多载体传播。改版杭州志愿服务网,加强杭州志愿者论坛管理,建立杭州志愿者官方微博,加大网络传播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精心编印《杭州志愿者》杂志、《2011年志愿服务工作回眸画册》、《志愿杭州 品质生活 杭州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探索汇编》、《“三·五”学雷锋活动特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折页》、《党员志愿服务典型材料汇编》等刊物。抓住节假日、重大活动契机,在电视、网络、报纸、电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和理念普及,进一步提升社会知晓率。

    2、多形式提升。积极推出由著名漫画家夏达设计的杭州志愿者动漫形象,并广泛推广运用于志愿者媒体宣传和重大活动中,提升志愿者亲和力和知名度。注重志愿者整体形象策划宣传,针对不同大型赛会活动推出各有特色的志愿者服装,并设计制作系列文化宣传物品。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联合高校专家力量,完成《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研究。“三·五”期间,联合杭州电视台,全程直播“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三·五志愿服务行动暨开发区志愿服务示范街区启动仪式,进一步展现风采,扩大影响。

3、多方位宣传。制作公益广告,通过报纸、电视、网络、道路工地围墙、移动电视、公交车站、LED屏、高校视频平台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媒体、高频率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全市沿街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公益广告宣传,广告位从去年的78个增至100个。休博会期间,专门拍摄制作志愿者宣传片,在休博会主题馆中庭大舞台滚动播出,向国内外游客宣传杭州志愿者,展示杭州文明城市形象。市志愿者协会艺术团积极编排志愿者主题文艺作品,通过纳凉晚会、防空洞演出、中秋节慰问演出等,传播志愿文化,普及志愿理念。

 

第二部分 2012年度工作安排

 

2012年,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市《志愿服务条例》精神,按照《杭州市“十二五”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紧密围绕建设“三城三区”总目标,拉高标杆,创新发展,着力完善城乡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引导广大市民在志愿服务中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追求,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面旗帜和社会公益的枢纽型平台,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文明中发挥独特作用,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关注民生,体现作为,在加强社会建设中建新业。

1、夯实社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和各项要求,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切实按照“八个有”的要求,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实现社区规范建站率达到90%。要将居民需求作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根据社区类型和居民特点,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找准志愿服务的切入点,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推行统一日、超市型、结对式等活动模式,积极开发、拓展特色项目,培育、打造精品项目。要严格按照《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用好用实专项经费。要不断深化2011—2012年度全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计划,实现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活跃。

2、推动社会参与。围绕“生态型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公共自行车、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无车日、环保嘉年华等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低碳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和市民之家志愿服务行动,做好增点、扩面、提质文章,改善硬件设施,丰富服务内容,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打造杭州城市志愿服务的新亮点。加强文博场馆、公共医院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不断深化科普讲师团、妇女心灵驿站、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讲团、百场法律知识进工地等志愿活动,促进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提升,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活动的影响力。精心组织好西博会、动漫节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突出品牌化服务亮点,展示志愿者良好精神风貌,提升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社会参与度。

3、关爱重点人群。围绕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不断深化关爱志愿服务行动,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得到社会帮助,感受社会温暖,提高幸福指数。以“关爱小蒲公英”为主题,围绕课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心理关爱,积极开展假日课堂、免费家教、公益夏令营、流动少年宫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以助残扶残“七彩计划”为主体,推广日常照料,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策划文娱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以“尽己所能、真情关爱”为主线,积极组织新春送温暖、“银龄互助金辉行动、春运志愿服务、便民利民等主题活动,为新杭州人、空巢老人、低收入家庭等群众提供切实帮助,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二、完善格局,提升能力,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立新功。

1、强化工作保障。加大省、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切实按照《市“十二五”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强保障,扎实推进。开展“两个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调研督查,督促各级财政对志愿服务的投入,争取社会支持,采取直接资助、项目资助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以各级志工委建设为核心,加强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领导、统筹、协调,把握志愿服务科学发展方向,完善年度会议、先进表彰和重大事项、举措磋商机制。以志愿服务先进街道(乡镇)争创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街道(乡镇)志工委枢纽功能建设,促进街道(乡镇)志愿服务体制、机制、队伍、项目、文化建设整体发展。继续加强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增强工作力量;抓住全市街道(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的契机,进一步落实街道(乡镇)志愿服务专管员的配备。

 2、强化组织建设。按照新修订的《杭州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做好志愿服务先进评选表彰工作,健全志愿者激励体系。探索建立全市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增加编制、挂职交流、编外用工、实习见习等形式,充实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和志愿服务基层工作力量,加大志愿服务工作者集训、轮训力度,举办2012年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集训班和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志愿服务管理者队伍。因地制宜组建各类综合性或特色性志愿服务队,积极主动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打造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典范、争创5A级社会组织为目标,推动各级志愿者协会科学发展,强化资源整合,推行精细管理,重点培养志愿者骨干队伍,着力培育专业化品牌项目,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经验。

3、壮大志愿队伍。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两新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力争市直属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超过80家。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在职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重点做好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志愿服务整体推进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促进行业联动。依托校地志愿联盟,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节,充分发挥在杭高校志愿者资源的独特优势,通过属地管理、项目合作、专项培训、定期例会、项目竞赛等形式,活跃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施校地合作“双百工程”,即推行百个志愿服务校地合作项目,百场志愿者培训课程进高校项目。强化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不断凝聚和服务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完善服务中心联系备案、季度例会、项目合作、信息报送等制度,合作开展爱心储蓄罐、西部教师培训计划、乐居小屋等15项各类大型公益项目,推进杭州青年公益沙龙系列活动,举行2012品质公益峰会,提升公益理念,扩大公益影响。

三、提高素质,培育文化,在提升社会文明中展新风。

1、深化文明创建成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为目标,围绕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紧扣“讲文明树新风”主题,以窗口单位、旅游团组、公共场所为主要阵地,深化文明出行指数播报、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礼仪实践、清洁杭州等主体项目,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大活动宣传,弘扬文明风尚,改善社会风气,积极倡导“做文明有礼的杭州人”。要结合“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宣传实践活动要求,围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举办“我爱公益”系列活动,完善“手拉手”公益平台,深化雷锋广场为民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志愿者典型,倡导“平凡公益,快乐奉献”理念,共建文明和谐精神家园。

2、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学习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举办志愿者学习沙龙,使志愿者奉献服务的热情与学习成长的理念共融发展。进一步加强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建设,增加工作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训机制,开展心得交流、备课比赛、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实行培训师综合考核和星级评定,提升培训师专业素养,力争到年底培训师数量扩充至50人。完善志愿服务菜单式培训,坚持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岗前培训相结合,入门培训和提升培训相结合。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不断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全市培育100支特色专业服务队。

3、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抓住“三五”、“一二五”等契机,不断掀起志愿服务理念普及和主题活动高潮,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扩大影响力,提高知晓率。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发展规律,举办发展论坛,做好《杭州志愿服务文化传播》课题研究,形成理论成果,编印出版书刊。进一步规范杭州志愿者CI形象标识推广,大力开发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制作杭州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片,强化“网站+论坛+微博”新媒体工作模式,提升志愿者杂志、画册、期刊质量,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确保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广告不少于100块。切实发挥志愿者艺术团、文广系统志愿服务队等队伍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50场文艺纳凉晚会,建立100个文化类志愿服务基地,创作一批志愿服务主题文化作品,实现志愿服务文化提升有新成果、推动文化发展有新风采。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杭州志愿服务事业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践行核心价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 www.hzva.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 杭州志愿服务网 浙ICP备0505754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532号

扫一扫加入杭州志愿服务网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志愿汇
扫码安装志愿汇
扫一扫加入志愿汇
青荷公益基金会